9月9日,作为第一届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简称“北京论坛”)的专题论坛—前沿药研发专题论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举办。本专题会议在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员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由北京先进医疗设备产业创新联盟承办。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刘俊彩,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吴彬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工委书记张强分别致辞。农工党中央健康中国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创新促进会会长兰宝石主持开幕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食品药品核查检验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医院、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24位有关专家做了专题报告和交流。会议同期举行北京·亦庄首都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展览。来自国内外的创新药研发与评价领域的科学家、临床专家、企业家和投资人等近400人参会。
刘俊彩指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是北京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之一,承载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使命。她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充分发挥在医药健康产业中的主力军作用,出台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研究创新功能的28条举措;在“两区”框架内积极推进制度型创新,为医药创新和前沿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政策支撑;在30家医疗机构开展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总床位4800张,京企临床研究响应率达100%,推动临床资源形成对产业的有力支撑;成立了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搭建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规范各医疗机构药事委员会制度,鼓励医疗机构畅通新药进院通道,及时更新医院药品目录,为前沿药物进驻医院打通最后一公里。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加强与各区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企业的合作,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协同,优化卫生健康领域营商环境,为肿瘤、细胞、基因等领域前沿药物的研发提供临床实验和应用支持,鼓励中药新药研发,推动首都优质临床资源转化为医学科技创新优势,助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吴彬指出,生物医药的创新与发展,一头承载着国家大计,一头联系百姓民生。近年来,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把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助推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大力推进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和健康服务领域发展。目前,北京拥有全国近30%的生物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20%的国家医药工程研究中心,提供了全国每年40%的行业创新品种,药械临床试验机构达80余家,重建了近8000项临床试验项目,占全国的40%,覆盖了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众多疾病领域。大力服务支持医药产业发展,牵头制定了《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改革开放进行有益探索,设立了全国首家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为企业从研发、临床、注册到生产、流通提供一站式咨询即时性服务,畅通政企交流的大动脉与微循环,直击创新之痛,破解现有僵局,实施生物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研发用物品进口的瓶颈问题。接下来,市药监局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的要求,把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和促进发展统一起来,发挥药品监管优势,优化服务,提升环境,着力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贡献药监力量。
张强指出,北京经开区作为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新药制造产业高地,我们的职责使命就是要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近年来,经开区始终以服务企业、发展产业为己任,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目前,已汇聚了49个国家和地区的8万多家企业,形成了创新强度大、技术迭代快、开放融合敏捷的“421”产业体系,高精尖产业门类多元化程度是全国领先的,是北京国际科创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和高精尖产业主阵地,更是全国唯一的集国家经开区、国家高新区、自贸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五区”于一体的高端经济功能区。他说,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作为北京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经过长期的培育和积累,目前是已聚集了各类企业超过了4000家,其中上市企业23家、规上企业12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3家、高新技术企业328家,涵盖了化学药、生物药、现代中药、新型疫苗、高端医疗装备、第三方服务平台等医药健康产业。今年,北京经开区面向全球发布了《加快建设全球“新药智造”产业高地行动计划》和《关于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特别是聚焦创新创业、引优培强、空间集聚、优化生态等方面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构建起了“1+N”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体系。
本专题会议聚焦“肿瘤免疫治疗”和“细胞和基因治疗”,开展研发进展、监管政策和远期挑战的讨论交流,分享了新药临床试验核查与细分产品的临床开发情况,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前沿药物研发趋势与挑战。